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头条
幸福路上步履铿锵 —西藏“十四五”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2025-11-24 09:35:43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阅读量:

在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唐布齐村,村民扎西平措的庭院里瓜果飘香。“以前院子杂乱,现在改造成小花园、小菜园,不仅好看,还能增收,生了病村里就有卫生室,孩子上学近,走路就能到……”

扎西平措的幸福生活,是我区加快推进民生保障工作的生动注脚。“十四五”以来,我区始终把人民至上刻在发展答卷上,以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医疗、乡村振兴的全方位提质,让雪域高原的民生底色愈发鲜亮。

从“稳就业”到“优就业”,技能点亮幸福路

“以前没技术,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糊口,现在我是持证电工,在县城光伏电站上班,月收入4000多元,日子越来越有奔头!”那曲市安多县牧民索朗达杰的变化,是我区通过增加就业帮助群众提升生活品质的缩影之一。

“十四五”以来,我区聚焦“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目标,构建起“政策扶持、技能赋能、服务升级”三位一体的就业保障体系。全区先后出台30多项就业促进政策,形成覆盖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综合性政策网络。针对高校毕业生,创新实施“1131”就业服务机制,年均组织超过1万名干部开展“包保”帮扶,多渠道征集岗位7万个以上,举办招聘会超400场,确保高校毕业生年均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技能培训成为增收“金钥匙”。我区因地制宜开发《唐卡绘制》《藏式早餐》等11类民族特色职业技能培训教材,通过藏汉双语讲解和视频教学,让农牧民群众轻松掌握一技之长。在山南市琼结县,28岁的次仁曲宗通过参加县里组织的唐卡绘制技能培训,成为非遗工坊的技术骨干,“跟着老师傅学了半年就能上手,现在每月能挣5000多元,还能传承老手艺,特别有成就感。”她自豪地说。

从技能培训到岗位对接,从补贴扶持到权益保障,我区“十四五”期间构建起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助力广大劳动者稳定增收。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以上,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次以上。

从“保健康”到“享健康”,医养保障更安心

“每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时到账295元,看病住院都能报销,以后生病也不用愁了!”拉萨市城关区居民次仁曲珍的话语中透露着踏实。

围绕“健康中国”目标,我区深入推进健康西藏建设,医疗资源配置显著优化。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增长至7231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2万人、床位21488张。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远程医疗服务通达每一个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落户拉萨,“五大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区市县三级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基本成型,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达标,初步实现了“大病不出区、中病不出地市、小病不出县区”。

藏医药事业焕发新生机,实现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同发展。全区藏医医疗机构增至64家,公立藏医院床位达2780张,年诊疗量突破127万人次。2024年藏药生产总产值突破34亿元,“藏医药浴法”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期受失眠困扰的拉萨市民尼玛卓嘎,在自治区藏医院接受藏药调理和针灸治疗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她说:“藏医药副作用小,效果持久,我身边很多人都认它。”

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295元;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育儿补贴政策全面落地,2022年1月1日后出生的婴幼儿均可享受每孩每年3600元补贴,目前已收到近11万份申请。

从“美环境”到“富口袋”,高原沃野焕生机

既有“颜值”更有“内涵”,是如今高原乡村的真实写照。这源于我区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以人居环境改善为抓手,以公共服务提升为支撑的协同推进。

近年来,我区立足高原独特资源禀赋,将青稞种植、牦牛养殖、手工编织等特色产业打造成农牧民增收的“钱袋子”。

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扎西次仁种了半辈子青稞,如今跟着合作社搞良种培育、参与青稞米加工,家庭收入稳步提升。“以前辛苦一年收获的粮食只够自家吃,现在搞良种培育,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大家卖粮食、卖加工品,一年收入比过去翻了好几倍。”

那曲市安多县的牧民卓玛,依托生态牧场改良牦牛品种,不仅让牦牛肉销路更广,还靠着鲜奶加工增加了收入,“以前养牛靠天吃饭,现在科学养殖+订单收购,收入增加了,日子也越过越踏实”……这些扎根高原的特色产业,既守住了生态底色,又让各族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久动力。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山南市琼结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投入财政奖补资金2392万元,撬动农户自筹3100余万元,建成美丽庭院450个、“宜居家园”样板户1280个。通过实施“八清一改”行动,推广“绿色银行”垃圾分类积分制,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50%以上,推行“人畜分离、集中建圈”的模式,彻底改善了人畜混居的状况。

公共服务更贴心。近年来,我区通过落实危房改造中央补助资金10.34亿元,完成危房改造2.48万户、抗震改造1.26万户;投入53.8亿元建成周转房1.1万余套,新建公租房1万余套,完成棚户区改造2.8万余户,为2.94万户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亿余元,城镇保障性住房已基本实现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应保尽保。

如今的西藏,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生机与活力,村民的收入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越来越全面,群众生活保障越来越有力。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正沿着幸福的轨迹稳步前行。

 记者 卓玛七林

责任编辑:白玛德吉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