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国庆中秋假期,多部“国庆档”新片在拉萨各大影院集中上映,吸引了众多市民走进影院观赏新片。但也有电影院在此期间遇到了烦心事儿——近日,拉萨某影院负责人陈经理(化名)致电西藏商报新闻热线0891-6970000,讲述了影院最近发生的一起纠纷。

监控画面中,一名儿童正在触摸银幕。(图由受访者提供)
3名儿童嬉戏打闹,银幕被划伤
“我们电影院开业多年,还是头一回遇到这种情况。”回忆起事件经过,陈经理十分苦恼。据陈经理介绍,10月3日下午,3名成年顾客带着3名儿童来到影院,观看某动画电影,“影片放映期间,这几个小朋友一直在影厅里嬉戏打闹,影响了正常的观影秩序。我们的工作人员多次提醒,家长也未能有效制止。后来,其中两个小朋友先后跑到最前排,在大银幕前来回走动,并且拍打、触碰银幕。”
“影厅安装有监控,这些行为都被监控记录下来。”陈经理告诉记者,考虑到银幕材质特殊、极易损伤,电影放映结束后,影院值班经理和工作人员与涉事顾客进行了沟通,并第一时间检查银幕,发现了数道划痕。
“顾客从一开始就矢口否认,说不是他家孩子干的。后来看了监控视频,仍然不承认,我们只能选择报警。”陈经理说,民警到达现场后,对当事双方进行了调解,“民警说我们影院和顾客之间属于经济纠纷,建议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来解决。”

监控画面中,影院工作人员正在提醒小朋友返回座位。(图由受访者提供)
工作人员多次提醒,家长未制止
近日,记者来到事发影院。根据影院提供的信息,10月3日下午的放映场次,共8名观众观看了这部动画电影,其中包括3名因身高不足1.3米而免票入场的儿童。
负责影院日常巡场管理的场务小高告诉记者:“10月3日当天,先是值班经理通过监控发现该影厅有异常,我就进入影厅提醒家长看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答应了。但是这几位小朋友依然四处乱跑,影厅里还有其他顾客,实在影响大家的观影体验。中途,一位家长出来接电话,我在影厅外面提醒了他第二次,他也是满口答应。后来,经理从监控中看到小朋友在银幕前来回走动,我就直接进去提醒小朋友了,这是第三次提醒,当时我的语气已经不像前两次那么温和,声音比较大。他们的家长也听到了,还附和我的话,让小朋友回到座位上,但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实际制止的举动。”

银幕下方设置有提示牌。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进入影厅,看到银幕前设置有“银幕贵重 严禁触碰”提示牌。“这块牌子一直都在,监控视频里也可以看到。”陈经理表示,除此之外,影院检票口的文明观影提示、影片开始前播放的公益广告,都包含“禁止触摸银幕”的提醒,“加上工作人员的几次提醒,我们真的已经尽到了提醒和告知的义务。”

映前公益广告中包含“请勿触摸影厅银幕”的提示。
银幕损伤难修复,整体更换造价昂贵
近年来,“熊孩子看电影损坏银幕”的报道在国内屡见不鲜,高达数万元的赔偿金额也引发了不少关注。为何电影银幕如此昂贵?陈经理介绍,目前国内大部分影院通用的都是金属涂层银幕,幕布表面的金属涂层十分脆弱,用手触碰可能导致涂层产生划痕、斑点,甚至出现脱落,影响画面清晰度和成像效果。
“最重要的是,金属涂层银幕无法局部修复。”陈经理告诉记者,“这种银幕一旦出现损伤,只能整块更换。所以,哪怕再微小的划痕,也可能让整块银幕报废。”
除此之外,新银幕在运输、安装环节都是价格不菲,还要考虑到银幕更换期间影厅停映的损失……这些都是一块银幕背后的成本。
陈经理表示,目前,银幕划痕给影院带来的损失还在评估,“我们影院保留追究涉事顾客法律责任的权利。”
随后,记者尝试采访涉事顾客,出于对当事人隐私的保护,由民警代为联系,但涉事顾客未接听电话。
享受光影盛宴,莫忘文明礼仪
国庆中秋放假期间,记者走访了拉萨多家影院,由于今年“国庆档”新片包含多部动画电影,带孩子一起看电影的观众较多。
“就我们影城遇到的情况来看,如果孩子哭闹、坐不住,大部分家长会将孩子带出影厅,哄好了再带进来。”某影城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也有一些家长会放弃继续观影,直接离开,带孩子去其他地方玩耍。
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和影院工作人员都提到,近年来,在节假日里和家人朋友一起看场电影,已成为许多人的“节日仪式感”。拉萨市民卓嘎说:“大过节的,谁都想高高兴兴看场电影,放松一下。如果这时候电影院里有人打电话、玩手机或者走来走去,我和朋友都会觉得很烦,很影响心情。”
“现如今咱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么丰富,有这么多精彩的电影可以欣赏,文明观影就更重要了。”陈经理说,影院安排每半小时一次的巡场,是为了及时排查安全隐患,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同时劝阻吸烟、喧哗等不文明行为,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良好的观影环境,“影院的安全提醒不可或缺,观众的自觉也很重要。影厅环境昏暗,光线较弱,如果放任小朋友离开座位追逐打闹,可能导致孩子跌落、摔伤,相信大家都不愿看到这样的意外。我们真心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管好自己的小孩,既是尊重他人,也是对自己负责。在此也想呼吁广大观众:文明观影,从你我做起。”
(文/图 记者 秦盼 黄慧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