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麻辣都市
承载藏东文脉 铺就增收之路
2025-11-19 10:57:26    来源:西藏商报    阅读量:

承载藏东文脉 铺就增收之路

千年技艺察雅黑陶 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黑陶制品。

曲珠正在制作黑陶制品。

黑陶制品。

在藏东高原的群山之间,昌都市察雅县如一颗温润的明珠,孕育着一门流传千年的古老技艺——察雅黑陶制作。在古代,察雅黑陶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具;在现代,它更是古人智慧的见证。而如今,它不仅是藏东文化的鲜活载体,更是带动乡亲增收、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纽带。让我们一起走进黑陶的世界,探索黑陶这项特色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传承创新

黑陶走向广阔市场

当澜沧江畔的第一缕阳光升起,察雅黑陶的烧制也伴随着袅袅炊烟开启。在察雅县矿植物颜料有限公司,工匠们埋头制作,特色非遗在工人们手底下的摩挲中无声传承。

此时,察雅黑陶制作第七代传承人曲珠开启了一天的教学与制作,揉泥、起坯、修坯……在曲珠的熟练操作下,一件雕花茶杯模型在曲珠的手中生成。“一件黑陶产品从选土开始,任何一步都要经过细细打磨才能呈现出好的效果。”曲珠介绍,接下来,这件黑陶茶杯还需要经过再修坯、晾干、烧制等步骤,才会形成一件完整的作品。

察雅县矿植物颜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黑陶制作工坊。在该公司产品展示区,一件件精美的黑陶制品整齐陈列摆放,茶具、锅、碗、摆件……这些在传统技艺上又加以创新的黑陶产品,既坚守了千年传承的“老规矩”,又融入新时代的“新想法”,似在无声诉说着察雅黑陶在时代浪潮中的传承。这样的黑陶在当地深受欢迎,让当地人对其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无论是盛放酥油、青稞,还是作为摆件,都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传统技艺唯有经得起市场检验、获得专业认可,才能真正站稳脚跟。为此,曲珠带着亲手制作的黑陶,参加了各类文化赛事与交流活动,用实力为这门手艺赢得荣誉。今年昌都市举办的“红色昌都 振兴奋进”文化产品大赛中,察雅黑陶凭借精湛的工艺、独特的藏式风格,斩获第一名的佳绩;2017年,拉萨市文化和旅游局、西藏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非遗技艺展演与文创大赛中,察雅黑陶得到了专家学者与业界同仁的高度认可;2019年察雅黑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再次顺利晋升为昌都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志着这门古老技艺正式进入规范化保护与传承的新阶段。

如今,察雅黑陶已不再是藏东高原的“小众手艺”,而是成为了代表昌都文化、西藏非遗的特色名片,产品不仅在昌都各县区热销,更成为许多单位文化礼品、陈列展品的首选。不少游客会把黑陶当作纪念品,带往全国各地,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

匠心独运

独树一帜显特色

黑陶究竟有何独特之处?曲珠介绍,其实答案就藏在“选材、工艺、设计”三个核心环节里。从选材到成品,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每一步都离不开“匠心”二字。“这是技艺的精髓,是我当年从师父群培那里学到的‘秘诀’,如今我也毫无保留地传给我的学生们。”

藏东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黑陶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察雅境内富含矿物质的红黏土,质地细腻、黏性极强,能让陶坯在烧制后呈现出温润的墨黑色泽,这也是察雅黑陶最鲜明的标识之一。曲珠介绍说:“我们只选用察雅本地特有的红黏土,这种泥土富含铁、锰等矿物质,是黑陶呈现墨黑色泽的关键。”

察雅黑陶与其他陶罐的最大区别除了原材料的选取以外,还体现在独特的制作工艺上。传统黑陶多为简约的罐、壶、碗等形制,图案以简单的弦纹、水波纹为主,体现了藏族文化中“崇尚自然、简约质朴”的审美。“在新时代,传统技艺要想走进年轻人的生活,必须在设计上创新。”曲珠说,为此,其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与审美趋势,对黑陶的外形、图案进行了大胆改良。

外形上,黑陶制作保留了藏式器物的圆润线条与古朴质感,同时增加了更多实用形式——适合泡茶的茶壶、适合收纳的储物罐等,让黑陶从“观赏品”变成“日用品”。针对现代家居风格,设计了小巧精致的桌面摆件、壁挂装饰等,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在图案设计上,黑陶制作采用藏式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模式。如传统的青稞纹、藏文字符等图案,通过简化、变形的方式呈现,更符合年轻人的审美。同时,又融入了察雅本地的山水风光、民俗风情,比如将金沙江、业拉山等元素绘于罐身,让黑陶成为承载地域文化的“移动名片”。

功能性的创新让黑陶产品更具有实用性。制作茶具时,通过调整陶土配比与烧制温度,让黑陶茶具具有更好的保温性与透气性,泡出的茶口感更佳。餐具制作上,增加了防滑设计,更加适合现代家庭使用。这种“传统工艺+现代功能”的创新,让察雅黑陶在众多陶罐中独树一帜,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

技艺变“钱景”

带动增收惠民生

在漫长的时光淬炼中,察雅黑陶制作技艺历经沉淀与完善,也随着非遗保护意识的提升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这门古老技艺逐渐走出深巷、走进大众视野。催生出“技艺传承-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2019年,曲珠牵头成立察雅县矿植物颜料有限公司,彼时团队仅有5人,如今时光流转至2025年,公司已发展成为带动当地就业的重要平台,吸引了23名员工在此扎根。这些员工大多来自察雅本地,此前没有固定工作。加入公司后,他们从筛土、和泥等最基础的工序学起,在系统的技艺培训中稳步成长,仅需3-4个月便能独立完成简单的黑陶制作,一步步实现从“门外汉”到“手艺人”的蜕变。

公司实行“按劳计酬”的薪酬制度,为员工提供了稳定的收入保障。这份“家门口”的可观收入,让员工们稳稳撑起了家庭的幸福生活。“以前在家种地,收入没着落,现在在公司做黑陶,不仅学到了一门手艺,每个月还有固定工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作为曲珠的第一批学生,扎西如今已能独立设计制作复杂的黑陶茶具,月薪稳定在5000元,他的感慨道出了所有员工的心声。这些扎根乡土的手艺人,不仅用双手改变了自身生活,更因对这门技艺的热爱与坚守,成为察雅黑陶传承路上的重要力量。

“传承技艺的最终目的,是让它在保留技艺的同时能够惠及更多人。看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制作黑陶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曲珠的话语,道出了非遗传承的初心与温度。

察雅黑陶的蓬勃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本地就业,更产生了强大的产业辐射效应,间接推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繁荣。由于制作黑陶需要的黏土、草木灰等原料,都需从本地采购,带动了周边农户的收入;产品包装、运输等环节,也与本地商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形成了“原料采购-生产制作-产品销售”的本土化产业链。此外,随着察雅黑陶知名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游客慕名来到察雅,参观黑陶制作过程、学习传统技艺,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助力地方经济多元发展。

薪火相传

创新发展向未来

传承是技艺的根基,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一门技艺的生命力,不在于其历史有多悠久,而在于能否一代代传承下去、在时代发展中“活”起来。这些年,在坚守察雅黑陶传统工艺核心的基础上,传承人曲珠始终将“培养传承人、创新发展路径”作为核心任务,不断探索创新方向,让这门古老手艺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努力推动察雅黑陶在新时代走得更远、更稳。

为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热爱察雅黑陶制作技艺,曲珠走进当地的中小学、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公益培训课程。课堂上,当学生们亲手触摸陶土,看着一块普通的泥土在自己手中逐步转变为精美的陶罐时,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兴奋与自豪。“以前觉得非遗离我们很远,没想到黑陶制作这么有趣,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了解到我们藏族的传统文化。”不少参加培训的学生纷纷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传承过程中,曲珠十分注重“师徒相授、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除了传授制作技艺,他还会向学生讲述察雅黑陶背后的文化故事与制作理念,让学生们不仅学会“怎么做”,更能明白“为什么这么做”。例如,筛土时所需的耐心、塑形时必备的专注、烧制时应有的坚守,通过这些细节的传递,让察雅黑陶所承载的工匠精神与文化内涵,也能随着技艺一同一代代传承下去。

察雅黑陶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察雅黑陶申报非遗的过程中,察雅县文化和旅游局给予了专业指导,助力完善传承体系,积极搭建交流展示平台,组织参与各类文化展会,有效提高了察雅黑陶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未来,察雅县计划打造黑陶非遗体验基地。通过建设展示馆、制作工坊,让游客既能参观黑陶制作的完整过程、深入了解非遗,又能亲手体验黑陶制作,从而形成“文化展示+体验互动+产品销售”的文旅融合模式。

作为察雅黑陶的传承人,曲珠始终坚信,这门古老的手艺不仅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走向未来的底气。在不久的将来,察雅黑陶有望成为西藏非遗的标志性品牌之一,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更多人了解藏东高原独特的文化魅力,让这门拥有千年历史的技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记者 芮怡星)

图由察雅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责任编辑:仓拉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