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拉萨人,滋养了河谷万物,她静静流淌的模样,就是拉萨最美的风景。”现在的拉萨河如一条碧绿丝带蜿蜒流淌,滋养着两岸生灵。自2018年西藏全面建立河湖长制以来,一群平凡的守护者为这条“母亲河”筑起了坚实屏障。民间河长班旦与妻子旦增曲珍便是其中的缩影,6年间,他们风雨无阻每日三次巡河,清理垃圾、劝导市民、排查隐患,用脚步丈量河岸的每一寸土地。
如今,拉萨河的民间河长队伍与全区1.47万名河湖长、5.9万名巡河员一道,分级分段落实管护责任。他们的坚守更凝聚起磅礴的民间力量,上百名志愿者、沿线商户、学校师生纷纷主动参与其中。从昔日河床裸露、垃圾散落,到如今岸绿景美、水清岸洁,多方力量携手同心,打通了河湖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让“河畅、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在拉萨河畔徐徐铺展。
一条河 一群人 拉萨河边的“护河团队”
11月18日,拉萨河面铺满金色晨光,波光粼粼,拉萨河民间河长班旦和组员们分好工具后开始一天的巡河日常,多年里,无论是夏天的烈日当头,还是雨季的阴雨连绵,甚至是寒潮来袭的冬日清晨,他们都会准时出现在这段熟悉的河岸上。
“这条河是我的老伙计,我和妻子都是民间河长的一份子,我们的职责就是保护母亲河河畅水清,这份工作虽不起眼却很光荣。”班旦说。这份守护,始于2019年。班旦成为一名民间河长,深受他的感染,妻子旦增曲珍也随即主动申请加入。“保护拉萨河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从此,拉萨河畔多了一对并肩而行的“巡河夫妻”。
数据显示,2018年6月西藏全面建立河湖长制,截至目前,全区1.47万名河湖长、5.9万名巡河员分级分段落实管护任务,让全区每条河流、每个湖泊都有人管、有人看、有人护。
每天三次巡河,是夫妻俩雷打不动的约定。清晨,他们迎着朝阳清理夜间堆积的垃圾;午后,顶着烈日劝导戏水市民、检查河道设施;傍晚,伴着晚霞记录当日巡河情况,反馈发现的问题。遇到周末或节假日,市民出游增多,垃圾量翻倍,他们便提前出门、延后返程,常常忙到天黑才能回家。“累肯定是累的,但看到河道变干净,心里就特别踏实。”旦增曲珍擦了擦额头的汗,手里的垃圾袋已装满大半。
巡河之路,远非“捡垃圾”这般简单。过去,拉萨河沿线垃圾种类繁杂,旧衣服、床单被褥、书本、烟头、厨余垃圾散落各处,有些垃圾被水流冲到石缝里,需要弯腰、伸手,一点点抠出来;遇到汛期,河水上涨、水流湍急,河边湿滑难行,他们还要冒着风险劝离戏水的市民。“夏天是最忙的时候,每天能劝走十几拨人。冬天是最艰难的时候,河水冷得刺骨,风又大,河道里经常吹落各种垃圾,清理难度也大。”班旦说。
河畅 水清 岸绿 多方力量共护家门口的“母亲河”
班旦回忆,有一次,几名年轻人在汛期偷偷下河游泳,他和旦增曲珍急得直跺脚,一边大声呼喊提醒危险,一边沿着河岸跑着寻找最佳劝阻位置。直到看着年轻人安全上岸,两人悬着的心才放下,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
6年时光,班旦夫妻的脚步遍布拉萨河岸,他们清理的垃圾装满了无数个垃圾袋,劝离的市民超过上千人次,带动的志愿者队伍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如今的上百人。在他们的影响下,保护拉萨河成为越来越多拉萨人的自觉行动,商户主动在门口放置“不乱扔垃圾”提示牌,家长带着孩子参与亲子护河活动,游客自觉将垃圾带走……
“刚开始巡河时,我希望能让拉萨河变干净;现在,我希望能让这份干净一直保持下去。”班旦说,他最大的心愿,是看到更多人加入民间河长队伍,让守护母亲河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如今,他和旦增曲珍正在培养“接班人”,他们会带着社区里的年轻人熟悉巡河路线,教他们识别河道问题、使用巡河工具;遇到学校组织实践活动,他们也会主动分享护河故事,鼓励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人在水乡,依水而居。“曾经的拉萨河河床裸露,秋冬季节风沙漫天,家里都会挂双层门帘,要做好防沙。现在的变化太大了,河道两旁植被葱郁,岸边新建各类公共设施,成为市民的好去处。”家住仙足岛的市民格桑拉姆很是感慨。
这一变化里也有班旦夫妻的坚守,更是全区河湖保护工作的缩影。自西藏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工作以来,各级河湖长开展巡河数万次,实现了河道、湖泊、水库等各类流域全覆盖。“十四五”期间,全区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100%,无劣Ⅴ类水体,全区主要江河湖泊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护好一方碧水 民间河长打通河湖管理“最后一公里”
这份坚持,渐渐换来了改变。2020年夏天,一群大学生看到班旦夫妻巡河,主动上前帮忙;2021年,社区工作人员与他们建立联系,定期组织居民参与河道清理;2022年,多家爱心企业捐赠了垃圾钳、垃圾袋、救生衣等物资,还组建了志愿者队伍,毕业季还有学生主动来帮忙……如今,每到周末,常有市民自发来到拉萨河边,跟着民间河长一起捡垃圾、护河道。“现在再劝导大家,几乎没人会拒绝了,还有人主动问我们‘下次巡河什么时候,我们也来帮忙’。”说起这些变化,班旦的笑容格外灿烂。
与此同时,偷倒建筑垃圾的现象也彻底消失了。“这是大家环保意识提升的最好证明。”班旦介绍,以前偶尔会有施工队偷偷往河边倒建筑垃圾,不仅影响河道美观,还可能堵塞水流。他们发现后,一方面及时向市水利局反馈,另一方面主动联系施工单位,讲解保护河道的重要性。久而久之,施工方不仅不再乱倒垃圾,还会定期组织员工参与河道清理。“现在河道两岸干干净净,再也看不到成堆的建筑垃圾了。”班旦说。
记者从自治区水利厅了解到,为守护好一方碧水,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创建3个国家级幸福河湖,75个自治区级幸福河湖,153个市级幸福河湖。河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得到加强。开展雅鲁藏布江、长江(金沙江)等630个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及289个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全区重要江河湖泊岸线保护区、保留区比例总体达到80%以上。
夕阳西下,拉萨河泛着金色的波光,班旦夫妻完成了当天最后一次巡河。他们坐在河边的石阶上,看着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远处有候鸟飞过,岸边有市民散步。“你看,现在的拉萨河多漂亮。”旦增曲珍轻声说。班旦点点头:“只要我们一直坚持,以后会更漂亮。”
这份始于热爱的坚守,终将在岁月中沉淀为最珍贵的礼物,让拉萨河的碧水清流,滋养一代又一代拉萨人……
记者 德吉曲珍 德吉央宗 阿旺尼玛





















